几千年前,热衷基建的罗马人修建了塞戈维亚引水坝,这座雄伟的圆拱建筑横跨城市和谷地,从遥远的雪山将泉水引至阿尔卡萨城,以满足以前罗马城市中日益高涨的公共淋浴、喷泉及居民用水需求。
2021年1月,阿里云和钉钉也在尝试连通一座数字化时代的“罗马引水桥”。
疫情期间“逆行程序员”们的故事
2020年1月26日是农历正月初二,这天早上大部分人都沉迷在春节的愉快放松中。
但程序员小哥李五一却既惊讶又兴奋,因为按计划,明天自己将要去见将来丈母娘了。对于李五一来说,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礼物和行程早早就安排好了,唯一令他害怕的是电视新闻中不断传出的疫情实时消息,就在他踌躇不安的时侯,他的电话响了,让他赶快上线!
原来1小时前,李五一所在的谷瞰团队收到了来自浙江省卫健委的电话,为了防范不断发展的疫情,需要很快开发一套“疫情联防联控上报平台”。
得知是浙江省卫健委的火速支援需求,大年初三李五一马不停蹄地赶回杭州,而他见丈母娘的地点,也改在了路途上的高速服务区,放下礼物寒暄了几句,立马去岗位报到。
事实上,李五一所在的谷瞰团队并不是唯一一支临危受命的团队,同一时间,宜搭、谷瞰、政务钉钉小组都在连夜赶赴杭州。很快,几拨人马到位,大家一致断定,既然需求如此急,可以借助“宜搭”平台来构建系统。
新年的半夜灯火通明,所有人投入到了整夜开发之中,连续24小时紧张的开发后,“疫情联防联控上报系统”终于上线了,很快,这套平台就投入到了全国10万多个基层医疗单位的使用中。
没有人来得及松一口气,这也是疫情过后开发队伍工作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随着疫情催化,各类需求杂沓而来,从事传统it开发的程序员们,都有点不够用了。
企业复工申请及审批、各级学校发热门诊的高危人群的统计上报、疫情物资的办理与领取、社区疫情防治重点人员摸排、外来流动人员健康登记、企业职工健康打卡及数据上报等;每一天都会有新的需求不断涌现上来!作为开发者,只能选择不断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些需求最大的特征就是虽然难度不大,但高度重复,开发时间仍异常兴奋,对于队伍来说,最大的时间成本,往往花在了反复沟通了解使用画面上。
实际的使用者不懂开发,懂发开的竟不熟悉使用环境。
如何使“懂业务和使用画面的人”也可参加至开发中?成了一个急迫的问题。
钉钉6.0:让普通人也可参与开发
就在2021年1 月 14 日,阿里旗下钉钉正式公布了 6.0 版本。这是钉钉并入阿里云之后的首次公开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重点,正是面对B端的“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开放。
要令不懂代码的客户,也可迅速研发新应用。
在日常工作中,任何一个公司人员都经常必须应对下面这种内容。也许屏幕前的你的工作,就与图中的某一块相关。
但很遗憾,不管是企业抑或单位,购买的特色IT研发服务,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做“重复造轮子”的事情。并且对组织来说,开发周期长,维护成本高,最头疼的是,不同的硬件数据通常还能够互相打通。
原因就在于整个市场缺少开放的,有一定标准的且打通数据的企业级服务系统。
所以就有了钉钉发布会上启用的“钉钉宜搭”。根据钉钉活动:慈云数据爆款香港服务器,CTG+CN2高速带宽、快速稳定、平均延迟10+ms 速度快,免备案,每月仅需19元!! 点击查看的表述,钉钉宜搭是一款可以“简化到拖拽”,让办公室里经常面对excel的“表哥”“表姐”们都可轻松掌握使用的低代码应用研发系统。
钉钉口中的“低代码开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1年对于应用研发的需求将超过所有IT公司研发能力的5倍。这是企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后,共同应对的一个尴尬境地,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远远超出IT研发能力,他们必须完成的项目仍然永无止境。面对这一很大的供需缺口,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几乎是唯一解决方案。
对这些中小企业来说,开发应用的好多功能需求是相同的,甚至高度重复的,“轮子”只应该被发明一次虽然就够了,“钉钉宜搭”的打造,就是为企业在应用研发上可以帮助企业花费费用跟减少效率。
本文从“云米网络(ymisp)”转载,原作者保留一切权利,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阿里巴巴“云钉一体”战略解读》来自互联网同行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