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由 InfoQ 主办的“2020中国科技力量年度榜单盛典”隆重举行,并陆续公布了“开源杰出贡献人物”、“开源新锐项目”和“云原生行业落地典范”三大重量级活动:慈云数据爆款香港服务器,CTG+CN2高速带宽、快速稳定、平均延迟10+ms 速度快,免备案,每月仅需19元!! 点击查看大奖。在此前的入选赛中,仅“开源新锐项目”单项,阿里云原生就入围了10多个开源项目,在变革能力、社区创造和客户反馈等多项指标中一骑绝尘,占据了参赛项目整体近五分之一。而在本次揭晓的“2020中国科技力量年度榜单”决赛结果中,最终阿里云高级科技教授罗毅荣获“十大开源杰出贡献人物”、Open Application Model(OAM)荣登“十大开源新锐项目”、由阿里云原生团队支撑的完美日记电商业务案例获评“2020年度十大云原生行业落地典范”,阿里云原生拿了一个分量十足的“大满贯”。
在 2020 年
阿里云网络
,阿里虽然推动了双十一核心平台全面云原生化,一举跻身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更硬核的云原生实践,并首次推动自研、开源、商业“三位一体”,以此为基础拉开了极具竞争力的云原生产品家族的序幕。为了使你们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借此机会整理了阿里从应用层到中间件到基础设施三层立体结构的云原生新锐开源项目跟科技能力。
1. 云原生生态价值“聚焦点”:OAM 开放应用建模与 KubeVela 开放应用系统项目
现如今,云原生技术的强劲发展或许使很多人都感觉到眼花缭乱,但即使我们去寻找“云原生”的本质,就不难发现这项科技与观念发起的本意,是为了使云端的研发人员最轻松的、以完全基础设施无关的方法去交付与管理应用。伴随着这个想法跟诉求,才有了 Kubernetes 这样为系统团队屏蔽掉了“虚拟机”、“存储”等底层概念的统一的基础设施层抽象项目。然而,实际的落地过程也告诉我们,仅仅有基础设施层抽象,离云原生“丝般顺滑”的云端应用管理与交付体验,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鸿沟。在 Kubernetes 与用户之间,还存在着一层名叫“应用层”抽象亟待填补。
作为本次 2020 年中国科技力量十大开源新锐项目的获奖者,Open Application Model(OAM)开放应用建模,以及它的 Kubernetes 实现 KubeVela 项目,正是阿里云联合微软等云原生社区中坚力量,共同打造的云原生应用层核心项目。其中,OAM 的设计思想是为包含 Kubernetes 在内的任何云端基础设施提供一个统一、面向最终客户的应用定义建模;而 KubeVela,则是这个统一模型在 Kubernetes 上的完整实现。所以,对于业务开发人员来讲,KubeVela 可以被觉得是云原生社区的 Heroku。而针对系统团队来讲,KubeVela 由于具有极高的能扩展性,可以被觉得是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高度能扩展的 Kubernetes 发行版。
有了 OAM 和 KubeVela,现今的系统工程师终于拥有了一个可以便捷快捷地将任何一个 Kubernetes 社区能力封装抽象成一个面向最终客户的应用层系统特征的强悍工具。而成为这个系统的使用者,业务研发们不需要了解任何 Kubernetes 相关的知识,只借助极简的应用层语义就可以完整叙述出自己的代码重构和应用部署细节,然后一键交付出来。
2. 云原生中间件实现自研、开源、商用“三位一体”,形成微服务最佳实践
中间件是云原生从概念至落地的承接。K8S 屏蔽了底层云基础设施的变化,成为了云原生时代微服务应用的操作系统。在云原生操作系统和云原生应用之间,需要一层抽象,向下屏蔽掉底层的复杂性,向上提供便利、可靠的能力,让应用低成本、甚至无费用的迁移至新的云基础设施上推进和运行,并享受到云按需付费、极致扩缩容等能力。阿里云原生中间件承担了这种的职责。
本文从“云米网络(ymisp)”转载,原作者保留一切权利,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基础设施到云原生应用,全方位解读阿里云原生新锐开源项目》来自互联网同行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